警告,本文含有:

  1. 无意义的废话、碎碎念、流水账
  2. 毫无安排的结构
  3. 滥用删除线
  4. 干瘪语言
  5. 明明什么都不懂还在指点江山/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
  6. 大便(各种意义

这就 2023 了。

想着写一下年终总结,我自己的习惯大概是过了春节才算正经的「新年」,现在动手也不算晚。

大家今年过的都比较艰难,我也不意外的上半年遇上一次锁在寝室楼一周,下半年锁了一个多月,年底也没跑掉阳性。

回顾这一年其实靠翻了一遍自己频道过去一年里发的内容,不得不说废话是真的多。提到频道就先对过去一年的频道做个小总结:本来其实开个频道就是觉得能记录一下自己的骚话(?)和指点江山/暴论(?),现在来看骚话没说多少倒是写了一堆不咸不淡的内容,真当成 Twitter 用了(悲。一开始还说「尽量不包括过强情感」,其实我自己还想的是尽量不输出负面情感,这点做的一般吧。内容质量不行倒是千真万确。

所以这篇也是这样,没什么真知灼见(我也不配),流水账碎碎念罢了。

顺便提一句我喜欢频道和不喜欢频道这种形式的点。

我觉得还不错的点:

  1. 虽然封闭但是提供了网页访问,频道链接 t.me/s 后面加上 /s 就能在网页访问,虽然看不到评论但是整体上影响不大。
  2. 适合短消息和字数不少但是也没那么多的内容,有长文需求还能 telegra.ph
  3. 有了评论/ Spoiler 之后能更好的管理内容。

我觉得有问题的点:

  1. Telegram 政策不确定性。和上面第一条对应,今年 Telegram 争议行为并不少,即使破产跑路可能性暂时没那么大,回收了一批用户名对频道的影响其实不小,如果这项政策更加激进,可能大家都没得玩。
  2. 也和上面对应,频道的形式会让用户倾向于更短的内容,当然这个可能是时代问题了。
  3. 对于 CJK 用户,Telegram 稀烂 的 搜索 功能 让 信息 的 检索 变得 非常 的 复杂。你 也 不想 我 以后 这么 用 Telegram 来 聊天 吧。

流媒体相关

说实话真让我想我其实也想不起来自己今年都看了啥,翻了一遍频道也可能有遗漏不过大概也大差不差,现在还没完结的就不算了。

先拉个清单:

  • The Book of Boba Fett
  • 永恒族
  • 佐贺偶像是传奇 第一季 & 第二季
  • Obi-Wan Kenobi
  • 轻音少女 第一季 & 第二季 & 剧场版
  • Moon Knight
  • 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 第二季 & 4th/5th/换歌祭 Live (这里和下面的 Live 都指由番中的声优组成的偶像团体的演唱会)
  • 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 & 1st/2nd/3rd Live
  • Love, Death & Robots 第三季
  • She-Hulk
  • Andor
  • Tales of the Jedi
  • 孤独摇滚
  • 水星的魔女
  • Do It Yourself!!
  • 摇曳露营 第一季 & 第二季 & 剧场版
  • Severance
  • 新奥特曼

这里面既有今年新上线的也有经典老番,说起来今年和之前不太一样的地方大概算是「入宅」?但也只是看了点番而已。

YTM Recap 就很明显

从列表看大概也能看出来「成分」:星战人、(渐渐不怎么跟的上)MCU 粉丝、拉拉人、芳文社/日常系。

旧作品不提,今年的作品就只提 T0 和 T114514 了,毕竟其实没看多少:

T0:

  • 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 第二季

    虹咲二期主视觉图

    如果没有楠木灯的降板,今年可能是虹团粉丝最开心的年份之一:厨力满满的动画二期、从问题重重到「好起来了」的两个编号 Live,小组 Live 排上日程(然后今天,指 1 月 14 就是 R3birth 的 Live Day1)、已经开播的虹四格动画,OVA 也是今年宣布。

    虹咲可以说一路坎坷,早年间除了运营经典拉血压,作为没有动画计划的游戏企划却游戏跳票,终于熬来了动画化,却在第一季打出「明星球」的同时因为游戏主线的一波「加人」剧情一度被炎上,在这个背景下同样要完成「加人」任务的动画二期除了要卖歌还要「排雷」。当然「加人」这个话题后面还会再回来,结果就比较遗憾了。

    好在第一集上来钟岚珠高光表现的播放量就坐火箭了,尽管有篇幅、预算和卖碟的限制,虹咲二期依然在展现出来老十人成长的同时让新加入的三位展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动画线真是比游戏线温柔的多的世界啊。

  • 孤独摇滚

    最终话放送纪念视觉图

    波门。

    我觉得能天天看见有人发帖「不懂为什么你们说这玩意是神」就已经说明它的成功了。

    开播前对孤独摇滚有兴趣主要是「摇滚」,开播后没想到对于波奇社恐的描写能这么精准,随着故事发展被人物的流畅动作圈粉(虹夏摆手扭头跑.gif)、看犯病(褒义)演出笑死、被声优实力震撼(青山小姐发出不是人类的声音.mp3),制作组为了剧情专门做「翻车版」现场演奏也是我没见过的操作。12 话下来波奇交到了朋友、加入了乐队,尽管社交能力依然没有达到人类的水平(笑),成长的也不止波奇,结束乐队的各位从需要关键时刻「吉他英雄」上线到最终能够支持着波奇前进,这可能就是真正的乐队感。另外收录了 14 首歌曲的专辑不但好听还量大管饱!

    虹咲摆手扭头跑.gif

    孤独摇滚和虹咲二期真是都被创作者爱着的世界啊,顺嘴一提孤独摇滚的总作画监督けろりら老师也是虹团粉丝,还在虹四格动画里担任了原画,这位老师真的厨力让人担心,一边在推上喊累一边半夜发图看着比粉丝后劲还大(笑

    所以第二季能不能快点宣布啊!

  • Andor

    Andor 海报

    重铸星战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The Book of Boba Fett 最后小拉,Obi-Wan Kenobi 则算是拉到裤子里了,作为粉丝我当然能给自己强行的解释一遍,但说实话最终这个结果完全没对得起重新把这几位拉出来的预期。Andor 把自己的特点拿了出来,别扯什么绝地西斯原力光剑塔图因了,银河系远不止那些东西。Andor 这部剧除了 Andor 本人的挣扎和成长,还给观众深入展现了一些帝国的样貌:要为帝国「去除疾病」的帝国安全局,事实上只进不出的帝国监狱,老油条和野心家并存的帝国基层;当然义军这边也没落下,义军手上也不干净,毕竟凡事都要付出代价,但是同样「不干净」也在折磨这些早期义军的骨干,不管是内心的挣扎还是为了「大义」赔上家人。

    即使不看 Andor 也可以看看这几段独白(也许应该这么叫?)LuthenMaarvaNemik

T114514: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

星团二期主视觉图,最大只那位就是「大香老师」

四月番的虹咲二期加完人你们七月番 Liella 也要加人了,但实际上加人还不是最糟糕的部分。
不是艺画三体是因为我没看,没 Obi-Wan 是因为没崩坏到这种程度。

其实我开始了解 LoveLive 还是因为鲤鱼姐在 Liella(LoveLive!Superstar!! 的主角团)以及合鲤梗,但谁知道难以评价的第一季之后第二季会最终屡次刷新整个企划在 nico 评分下限呢。

先说「加人」,加人的时间点首先就很奇怪,在老五人经过了地狱一巡、跑外景展现出属于五个人的羁绊,围着篝火各自读信眼角闪光的时候官方出来「来看看我们要加二期生了哦」粉丝很难不激动到「策划家四人了」。不过动画对加人的处理比起来其他部分也没那么差,除了樱小路那里和香音照着第一季「可香」剧情硬凹。毕竟其他的问题:「要推 CP 肯定让她们互相嘴臭就好了吧!」的官方 CP,虽然两个人一手建立 Liella 但是后面形同陌路的可香,花了一整集之后从之前人设变回之前人设的人物发展,本季最大对手从「站在滑梯上的谜语人」变成了陪读小丑,「除了香音没一个靠谱前辈」的前后辈关系,赢不了你就要回家了啊那没事啊除了你 cp 没人关心的同期关系,一年了只有一个人的学生会,「没事你看你们虽然拉但是我们更拉」的交流技巧。

但最要命的还是无处不在的大香老师。第一季因为可香垫着还可以算用力过头,但是第二季对香音的塑造让人感觉制作组是香音黑,老实讲如果不是声优小百合在我真会变成香音黑。第二季在香音上的着力到了魔怔的程度:拉人必须要让香音去收人头,哪怕交闪现也在所不惜;回忆历史「香音一手创建偶像部」,当年为了偶像活动许可恨不得退学的可可可能还是回上海比较好;为了帮叶月恋分担压力于是直接找校长要到了副会长位置然后去通知叶月恋;专门把上一季敌团垫了塑造的对手最后「香音不来你不能回家」;以及最终面临留学问题「没有香音 Liella 就没有意义」,然后当观众都接受了下一季香音可能要有一两集去留学的时候制作组出来「哈哈骗你的我们才不会放走香音呢」。

然后在最后一话结束后的生放送上宣布第三季制作决定并要继续加第三期生。另外生放送上声优的状态是真的尴尬,二十岁小姑娘做了什么要看你们这坨大便,来了封信「12 话真好看」读完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还能说什么呢?那为什么我还在关注 Liella 呢,因为声优们的 Live 拉住我了。

我们说评分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销量也不是评判作品好坏的绝对标准。但是当你评分从一期第三集 90+ 到最后三集加一起凑不到一百、BD 销量一跌再跌反向破万是真的能说明问题了。

也许用的上的软件

上面提了流媒体的内容,这里跟着提一句有关的软件吧。

番剧日历

  1. Bangumi Calendar Generator

    这个之前在频道里大概提过怎么用:

    问题有俩,第一个是安装稍微有点麻烦,我这里就只放 Ubuntu 下的了,其他平台其实大步骤一样,具体细节可能有点差别。

    1. 安装 nodejs npm
      sudo apt install nodejs npm
      这里也有问题,就是 ubuntu 仓库里的版本其实有亿点旧,可以考虑换仓库或者别的方法装更新版本的,不过我懒了,可以参考这里或者官方文档。
    2. 安装 yarn
      sudo npm install --global yarn
      sudo 自己看情况要不要加,总之我这里是需要的。
    3. 克隆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lverpanda/bangumi-calendar-generator.git
      懒得装 git 直接下载压缩包解压一样的。
    4. 安装依赖
      这里就进入到 Readme 步骤了。
      cd bangumi-calendar-generator/
      yarn install
      yarn upgrade bangumi-data
    5. 使用
      yarn generate --show
      用上面这个命令来选择新番,空格选择,方向键滚动列表,回车确认。确认之后会自动在 result 文件夹里生成 ics。也会给出来 yarn generate --like [新番1] [新番2] [新番3] 格式的命令,后面可以用这个直接生成对应的 ics 文件。

    然后第二个问题倒不是大问题,生成的 ics 文件里作品名都是「本季/往季新番:《xxxx》」的格式,不想要可以直接替换掉,正则表达式也有 (?<=:).*?(?=《)
    另外提醒一个点就是,别贸然导入 ics 到 google calendar 否则后悔了想删可是有亿点麻烦。

    正好十月新番就用了这个,用下来虽然基本达到预期但是有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预期内的问题,日历里的时间事实上并不是我能看到番的时间,中间可能会错开半个小时到一天。因为语言因素我一般还是优先熟肉的,但即使有华语地区的平台购买了版权,一般来说熟肉也要慢半个小时,至于要等字幕组的可能就第二天了。而这个日历的时间一般是生肉的最早放送时间,再加上有的番剧是日本 0 点国内晚上 11 点上线,所以可能活动在今天,但是明天才能看到番。

    第二个问题可能是我头一次用搞出来了 Bug,就是在有的番完结之后日历的活动没有结束,很奇怪,不过手动删了就是了。

    最后是对之前频道内容的补充,第一个是对于 Google 日历用户,导入 ics 之前,先新建一个专门用于流媒体的日历,然后把 ics 导入到该日历当中,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很好清理。第二个是关于内容的更新,简单来说这个项目依赖于 Bangumi Data 项目的新番数据,所以每季度需要使用前都需要使用 yarn upgrade bangumi-data 来更新新番数据。

  2. TV Show Calendar

    这个也在频道里提过怎么用:

    这个倒是能用,就是不太好用。
    尤其是年久失修之后编译方式也改了。

    简单来说,依旧是 ubuntu 为例

    1. 安装 go
      sudo apt install golang-go
      当然不是最新版本
    2. 克隆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avidnorminton/tvshowCalendar
    3. 编译
      cd tvshowCalendar
      go build
    4. 运行
      具体看 Readme
      ./tvshowCalendar -S
      启动 web 页面

    在 Web 页面可以添加剧集,虽然似乎有点 buggy。
    然后似乎 Web 页面上的 update 按钮能够生成 ics,但是我这边点了似乎没用。(这么多似乎是因为就用了一次,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总之不行的话用 ./tvshowCalendar -u 来更新 ics 文件。

    但是我基本上没怎么使用,因为看的没那么多基本上大脑能记住了以及这个多少年久失修,但是可以尝试。

  3. AutoBangumi

    AutoBangumi是一个「全自动追番整理下载工具」,项目 README 里介绍「只需要在 Mikan Project 上订阅番剧,就可以全自动追番。并且整理完成的名称和目录可以直接被 Plex、Jellyfin 等媒体库软件识别,无需二次刮削。」我是从朋友那里看到这个的,看着很棒,除了我这边 BT 下载时不时的漏流量不敢长期挂后台。

YTM 云曲库

流媒体部分除了订阅番剧日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影视的原声带/动画 BD 特典歌曲。对于欧美影视剧一般直接放出来不提,到日本动画这边情况就复杂了起来,为了卖 BD 一般会附赠特典,特典可能有各种内容,比如花絮、歌曲、完整 PV、谷子等等,问题在于一旦视频/音频塞进 BD 大概率是无法在有版权限制的流媒体上看到了。具体到音乐这边,有不少的动画都会直接在流媒体上线原声带,但也有《孤独摇滚》这样的 OST 放到了 BD 特典里;像 LoveLive 系列里就常常塞新歌进 BD;此外还有剧中歌的完整版,这里还是《孤独摇滚》举例,剧中乐队 SICK HACK 的歌曲《ワタシダケユウレイ》完整版就塞到了 BD5 里面(顺嘴一提广井姐姐好棒,完整版等到四月我要死了)。

好问题来了,一堆上不了流媒体的歌曲怎么处理。只存放在某个设备上限定设备播放?专门准备一个播放器装着?自建云服务丢进去?我最后选了自己传到流媒体提供的「音乐云盘」里。

这里顺嘴一提今年用音乐流媒体的经过,本来是在用 YTM,当然并不是合法方式斯米马赛,然后又念起了 Apple Music 的好:便宜、有网页版、能自己传文件。然后发现踩坑,一方面是大概 Color OS 犯病和 Apple Music 各种八字不合,这个是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 Apple Music 大陆区的曲库更新速度是在成谜,在各种其他区都上线大陆区干瞪眼之后我还是回了 YTM(依然是不干净方式)。顺便发现了 YTM 即使没订阅也能传音乐并后台/无广告/离线播放,虽然可能会有音质损耗就是了。因此上面提的上不了流媒体的音乐都被我丢进了 YTM。

软硬件相关

今年整体上还是继续拥抱开源的一年,说起来我最早用 Linux 发行版大概是觉得这个非常的 CooooooooooooooooooooooL! 虽然现在也不是没有这种想法就是。今年做了一些尝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一件一件来吧。

Regolith

Regolith 是个桌面环境。基本上是窗口管理器 i3 + Gnome flashback 的「逃课」组合,表面上使用 i3 但是不用走复杂的配置,后面还是 Gnome flashback 支持着系统的管理。

选择 Regolith 一方面是用 Sway 的朋友安利 Sway,但可惜我 N 卡上很难跑起来,手动编译各种依赖版本不够遂放弃。至于 i3 则是看到复杂的配置过程怂了,无意间看到 Regolith 的介绍就索性试试;另一方面则是 i3 这样的平铺窗口管理工具不像 Gnome/KDE 这样多少有其他系统 GUI 的影子,当然如果你愿意也能做到就是了。

目前我的桌面状态

用 Regolith 到现在其实真的有什么效率提高吗?似乎也没有。平铺的窗口倒是很直观,也促使我真的去使用 Workspace 而不是把所有窗口都丢在一个 Workspace 里。自由度倒是体会到了,哪里不舒服就去改配置文件,缺少功能就自己找别人写的脚本,想要美化也有 r/unixporn 里各种风格可以借鉴大多还有自己的配置文档。

另外是两个有助于提升使用体验的项目:

  • i3-new-workspace:使用快捷键直接新建 Workspace 不需要 Mod+数字还要记着自己开了个几个了。
  • autotiling:自动规划新窗口的位置,一般是占据当前激活窗口一半面积且长宽比最小的空间,不是那么「智能」但是好用。比如四个窗口 i3 默认会横着或者竖着并排放,而使用 autotiling 可以把窗口分别排列的四个角上。

另外在用的两个主题合集:

  • polybar-themes: Polybar 也就是顶栏或底栏的主题。
  • rofi-theme-collection:Rofi 的主题,我一时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个工具,用官方介绍 “A window switcher, Application launcher and dmenu replacement.” 吧。我目前是当作启动器来用的。

顺便系统字体在用更纱黑体,不一定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是也挺好看的。

浏览器

今年依然是左右横挑的一年,从 Vivaldi 到 Firefox 再到 Vivaldi。其实说起来更换的理由大概都和手机有关,之前全面转向 Firefox 是因为手机端在使用 Firefox:可能唯一把地址栏放下面还做好了的 Android 浏览器,而且还能装插件。后来感觉和桌面同步起来可能更好,另外也是 Vivladi 不知道是谁的锅总之编辑 Google doc 有问题就把桌面端也同步换掉了。

换了 Firefox 的好处是:

  • 和移动端同步方便了
  • 逼迫我转向了正经的密码管理工具,毕竟 Microsoft authenticator 没支持 Firefox
  • 足以魔改 UI 的插件生态和自带的能够长截图的工具,我还是习惯竖排标签页,虽然 Firefox 没支持但是用插件也能弯道救国

那自然也有问题:

  • 没有自带的竖排标签也支持,虽然用插件能实现但是确实比起来 Vivaldi 要差点意思
  • 移动端被系统下毒无法保持在 120hz 浏览,浏览网页真的卡
  • 缺少支持。这是个很遗憾但是很现实的情况,比如我之前追星团二期用的 NHK+ 就放弃了 Firefox 的支持

后来我实在感觉卡卡的浏览器难以忍受,换了 Vivladi:做了底栏地址栏、打开显示标签页选项就有先进的移动端标签组管理能力、虽然没有插件但是有基础的去广告支持,也能导入自己的自定义静态规则、越来越丰富的设置项。桌面端对竖排标签页的良好支持也是加分项。但是代价也不是没有的,之前就是用来用去别扭到在频道骂了几句,大体上就是这么几个问题:

  • 小团队 + 大工程 = bug 多。丰富的设置项的代价是质量控制难度大增。
  • 浏览器就是浏览器,日历/Todo/邮箱/笔记都不是你的活。
  • 功能的创意不错,深度不够。比如桌面端自带截图功能只能截可见范围或全部页面,不能手动长截图;移动端地址栏在底部但是操作逻辑还在顶部;打开移动端标签栏和标签组却不能直接在地址栏上关掉标签组等等等等。

有办法吗?没有,也许可以去烧个香求一下他们的开发能力突然大增或者颜色系统突然不作妖?接下来大概还会左右横挑,顺便如果 Edge 不是微软的产品就好了。

KeepAss

说到浏览器换了 Firefox 让我转向正经的密码管理工具,那自然要聊两句了。KeePass 是老牌的开源工具了,我选这个的原因无非是免费、开源、全平台数据在自己手里,现在来看整体上也算比较成功。

免费不提,全平台自然是密码管理工具的基本要求,「数据在自己手里」用在密码管理上可能不够贴切,在 KeePass 上更多表现在「来去自如」,带着数据来不必提,要把数据拿走也不拦你。

目前我桌面端都是用的 KeePassXC 搭配浏览器的 KeePassXC-Browser 插件,移动端使用的 Keepass2Android。关于数据同步,我的密码库丢到了 Google Drive 上,在 Win 上直接使用 Google 的官方客户端同步,在 Android 上 Keepass2Android 自带同步功能,在 Ubuntu 上多少绕了点弯路:一开始我直接用了文件管理器自带的挂载 Google Drive 的功能,但是效果并不好,曾经还损坏过文件;然后还是走了用 rclone 的稍微麻烦一点的方法,但是目前来看还算稳当。整体方法参考这个 gist,我按着这个一遍下来基本上还挺顺畅的。

Google Sheet 记账

Ass 保住了那 Sheet 就要出来了。

记账是个老话题了,今年我又双叒叕试着记账了,然后也是之前提过的用 Google Sheet 记账,结果是大失败。

会想起来用 Google Sheet 原因很简单:免费、简单、可控、全平台。确保了数据一定在自己手里,不用烦心导入导出,当然代价是比起专业工具少得多的功能。

整体过程来看我从五月份开始用到六月份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效果还是可以的,然后因为暑假开销减少中断,后面进了九月重新续上之后逐渐崩坏,问题还是老问题:消费完不一定能想起来要记录,等回过头来对账发现少好多最后放弃。

接下来我还要尝试吗?我觉得我应该会,虽然还是没什么解决忘记记录这问题的头绪。大概也会再参考一些其他类似方式扩充一下记录项?

键盘 Mod

数字键顺序放错 ver

今年终于买了机械键盘,两百块钱的狼派 LM89,属于是什么都有的廉价设备:三模、热插拔、RGB,另外 89 配列虽然少见,但是保留了(仅有)数字小键盘还是挺符合我使用习惯的。

另外热插拔也让 Mod 相对简单:我自己换了一套所谓的「灰木轴 V3」、塞了底棉夹心棉、换了套键帽。折腾一通下来确实是比之前要好了一些,没用过更好的也就难以对比,当然比不上人家正经玩客制化的,毕竟东西和经验都差很多。

不过这样一套下来基本上价格也来到三百档位了,值吗?我觉得还行,虽然我现在没什么能力玩一些「硬核」魔改,但是能换换轴塞点棉还是有点「我动手了」的感觉的,另外也会感觉这个设备「是自己的」。

AI 画画

但我的魔法吟唱完全不行啊。

猫和老鼠永远的神.jpg

我确实没想到 AI 能到这种程度,至于对行业的影响、用于训练图片的版权问题等等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聊吧。但是 AI 画图也没那么容易,一张精美的图片背后是一长串的 tag 乃至与被戏称为「魔法咏唱」;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画风可能需要自己去喂图片搞二次训练;最后即使画风训练出来了、魔法也咏唱出来了,但是 AI 生成的图片依然很容易在手、脚等部位出包(毕竟人类画师画起来也费劲),在图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也是需要技术的。

对于只是拿来玩玩的普通人来说,最棒的可能就是你现在可以用相对短的时间和相对低的成本来实现自己关于画画的想法了,比如来一张喜欢的角色「二创」、给自己做个壁纸、生成一个头像、学生社团做个人设等等。比起来学习和提升画画技艺需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找合适的 Tag 和足够性能的线上平台的投入还是相对低廉一些。

不过玩 AI 画图其实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是,事实上它会不断提醒我自己关于审美训练的缺失,简单来说我不知道或者说会怀疑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总之水平就这样都是之前瞎跑的

最后还是感谢各位画师也许并不乐意、反感甚至被「剽窃」的付出。

配置文件(dotfiles)管理

前面提了一堆 Linux 桌面的东西,很容易就有一个问题,我配置文件改错了/丢了/需要转到新电脑上怎么办。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使用 Git 来管理。

有看到 dotfiles 的管理方法,然后也有一个自己总结了一下的,虽然试着迁移了一次,但是有些东西忘了记录下来,主要是和一些 Submodule 有关,见招拆招吧。

凑个位置的 Android 应用推荐

  • :用于冻结应用的自由软件。
  • Obtainium:获取 Github、GitLab、F-Droid 等多种渠道的 Android 应用更新。
  • Tachiyomi:还用介绍吗,看漫画能绕得开这个?
  • Tarnhelm:清理你的分享链接,但是名字真的好难记。
  • LSPatch:免 ROOT 使用目标为普通应用的 LSPosed 模块,帮大忙了。
  • Battery Charge Notifier/YABN(Yet Another Battery Notifier):充电到一定百分比发通知,推荐使用 Battery Charge Notifier,功能完善。YABN 我自己写的,触发通知的电量固定在了 80 和 85,挺拉的但是想蹭一下。
  • WallpaperTunnel:我自己写的所以很拉,但是我也没看到类似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把「找图->存图->进图库->设置壁纸」简化成「找图->分享到 WallpaperTunnel->设置壁纸」这么个流程,意义其实也不是很大。而且因为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写,所以逻辑也有点混乱,不过大概能用……吧。
  • Nagram:Telegram 第三方用户的坎坷路,之前 Nekox Release 版一直不更新,转到了自动编译的 CI 版本;结果 CI 也一度没动静,然后跑路到 MDGram,但是 MDGram 不开源多少用着有点别扭;后面看到朋友安利这个于是立马换到了 Nagram。新的一年还会继续流浪吗?大概吧,复读/禁用点击图片到下一页/隐藏侧边栏无聊功能/忽略文件夹未读计数/使用系统默认字体/用头像作为背景/自定义消息菜单/禁用滑动切换频道/打电话前确认等等功能是真的很好用(同时跟上官方版本更新的难度也更大)。

杂七杂八

  • KDE Connect: 体会到了苹果生态用户的快乐(大概。直接说 KDE Connect 是我年度应用似乎有点夸张,但是确实提升体验了。之前一直觉得这东西占后台、组件多、功能用不到,但是真用起来剪贴板同步(虽然手机 -> 电脑需要手动发送)、文件传输、音量/音乐控制之后发现是真的好用。
  • Podcast:手机上卸载了 Google 才想起来 Google Podcast 不能用了,这会才发现 Google Podcast 不能导出订阅记录。不过也没订阅多少频道干脆转了 AntennaPod。
  • RSS:从 Google News 转到了 Inoreader,就是这年头免费没广告的 RSS 工具不多了。从 Google News 跑路主要就是订阅源受限,没有一个 RSS 接口,索性换了 RSS 阅读器来用。换到 Inoreader 无非图个进度同步,其他功能我其实也用不到。
  • Wine 微信:QQ 团队已经搞出来了基于 Electron 的桌面客户端,虽然占用是高了,但是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微信 for Linux 几乎没法用,顺着朋友的 Star 找到了 nspawn-qq 项目,利用容器跑 Debian 或 Deepin 按照 Wine 程序,没有付出太大损耗同时不污染宿主机。关于我安装过程和踩坑:

    顺着朋友的 Star 摸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容器里用 wine 跑 win 程序,好处是比较干净,不会搞一堆有的没的软件源和包,坏处自然是需要更多的资源。
    另外项目需要发行版使用的是 systemd(开箱即用的发行版应该都是了吧大概)

    Readme 里说的挺清楚了,我是照着最简单的来的(以下复读 Readme):

    • 在 Release 里下载最新的 tar 包并解压
    • 在终端进入解压文件夹运行 ./install.sh
    • 安装完成之后跑了 debian-install-weixin
    • 运行 debian-weixin 或者从 launcher 里找微信图标启动

    我主要是为了装微信,所以选了 base 版本(不带 QQ),第一次安装是用的 deepin 版本,没跑起来;然后不甘心换了 debian 版本装上了。

    目前体验的不多,但是聊天发文字发图看起来都 OK,朋友圈没问题,小程序跑不起来,基本够我用了,另外虽然在托盘有图标,但是似乎不起作用,它好像又起作用了,看起来是不稳定。

    如果是 Debian 系的发行版还可以直接参考这个:https://github.com/zq1997/deepin-wine ,不过直接在系统上配置就是会多一点软件仓库,Readme 里也给了清理方法。

  • 阿里云盘:今年早些时候用阿里云盘还不少,但是没有 Linux 客户端还限制了必须用客户端下载很让人恼火,好在有 WebDAV 项目也能用,类似项目应该不少,看哪个顺手好用吧。
  • 日常和手机搏斗,垃圾 Color OS。
  • Twitter 客户端:从官方/Flamingo/Harpy 中间反复横跳然后用了 Twidere,后面又心血来潮自己魔改了下,结果今天(指 1 月 13 正好写到这里)午睡起来 Twitter api 寄了,Musk 可真有你的。
  • 作息:作息放到这里其实有点怪,但想起来「确实是该改善作息了」是看钟文泽的 Apple Watch Series 8 评测里提到了靠 Apple Watch 的量化自己逐渐调整了作息,可惜我是大失败了。坚持了一个月后面因为有一个月卧在寝室+半夜十二点一点做抗原做核酸彻底放飞自我了,说起来假期应该尽量重新开始调整作息了,但我也没什么信心就是了(笑

游戏

我其实不怎么玩游戏,一方面是买游戏的预算不够,另一方面是玩游戏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还有技术是真的菜。但是今年也确实玩了一点点游戏。

手游

  • 碧蓝航线:媚宅手游,在频道发情的重要原因。也没啥游戏性,优点是 0 氪玩家也能活下去,基本上来说平常做好规划、攒好资源、不一味头铁能拿到大部分新船,毕竟皮肤是大头。最近的大活动也逐渐构建起来世界观了,比如上次约克城II 的大活就给大伙整破防了。如果能接受「媚宅」属性和人设可以一试。

    现在是色图时间,没有啦只是好看皮肤

  • Cytus II:当前手机上已经没有了(悲)。感觉今年雷亚过的有点艰难,Cytus II 在打完主线 3.0 还有后面那个打上为什么能切换不同结局的补丁之后有点提不起来劲去打,目前来看也算是到后期了,但是仍然很值得玩。提不起来劲去打是因为平常打音游的环境苛刻(手机要带上能让后面齐平的壳子、想办法加防滑、戴有线耳机、保护好疏油层)倒不是游戏不行。

Linux 游戏

这里其实是指「在 Linux 上玩游戏」而不是「为 Linux 开发的游戏」。Steam Deck 算是证明了 Linux 也能好好玩游戏,借助 ProtonDBLutris 这类平台/社区提供的技巧或者脚本还能解决一部分默认设置无法运行的游戏。

Overwatch 2

上香。

具体的安装和配置过程大概写过:

今天看到 OW2 上线,正好也在假期里就有点手痒了,尽管我 fps 拉的不行(甚至今天休闲人机被锤了),但还是想下回来试试。本来是打算切到 Win 玩,但朋友说 Linux 上也能跑,于是本着能不切系统就不切系统的原则试了试,虽然各种翻车,但是最终还算是玩上了,大概写个过程。

Steam Deck 出来了之后大家应该都知道 Steam 能让 #LInux 玩上 Windows 游戏了,然后这边还有一个叫 Lutris 的也在干类似事情,而且它支持更多的平台,既不局限于 Steam 也不局限于模拟 Windows。具体介绍就去他们官网看吧,我了解的都是皮毛。

然后就是简略过程:

第一步,装 Lutris 和依赖。
Lutris 网站上给了各种发行版的安装方法,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编译。
然后是依赖:需要的驱动,wine依赖
wine 这里根据发行版装就完了,驱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用的是什么卡。不过根据我的经验 wine 这里你没装的话似乎后面也会自动给你装。

第二步,装战网。
你可以先下载一个大陆战网客户端备用,虽然不下载大概也可以。
启动 Lutris,点左上加号「从 Lutris 网站上搜索游戏」直接搜 battlenet,点击结果项点安装基本就是一路下一步了,中间有一个让你选择安装源的,默认是下载,也可以选自己下的 exe。

这里有可能碰到俩小问题
第一个是字体缺失,中文字体全是豆腐:装 simsun 字体。
第二个是安装完成后战网可能闪退:根据这个 reddit 帖,把环境换成 caffe。
具体方法:在这里找最新版下载,然后解压到 ~/.local/share/lutris/runners/wine/ 目录。在 Lutris 中在战网上右键「配置」在「运行环境选项」选项卡下把 Wine 版本换成刚才的 caffe 重新运行。注意这个方法解决了我的闪退问题但是不一定是万能方法。

第四步,打开战网登陆下 OW2 并运行
不提

但翻车了,虽然正常启动也能正常玩,但是 OW 跑在了核显上。我这里把在战网上右键「配置」中左下角的「显示高级选项」打开之后,在「系统选项」选项卡里将 「Vulkan ICD 加载器」设置成了 Nvidia Proprietary(我用的是 N 卡,不同卡可能不同情况),另外打开了「启用 NVIDIA Prime 渲染卸载」(我不知道它是干啥的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但是我目前打开的状态),总之是这么调整之后正常读取独显了。

最后祝大家玩得愉快。

我 FPS 苦手,但是人菜还有瘾,那只有一条路了:人机。所以其实我玩 OW2 那段时间基本上全是人机和自定义房间塞满电脑选手,万圣节的时候打了一次官方的那个活动最简单的模式。OW2 天胡开局最后鼓捣成这样,国区还要停服了,希望巨硬的收购能顺利吧。

Mirror 2

色是挺色的但是没想到能出这么多幺蛾子。

现在又是色图时间

上一代 Mirror 是口碑不错的 R18 游戏,结果这代变成了 R15 由此引起风波,然后据称开发商提供的退款方式会索要 Steam 账户密码,风评一跌到底。

单说建模还是可以的,有几章的剧情也有点意思,虽然我之前玩实习生丽塔篇的时候模型有奇怪纹路不知道是哪的问题。最终闹成这个样子只能说遗憾。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

†升天†

†升天†

Steam 页的介绍: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NEEDY GIRL OVERDOSE》是一款描绘网络天使(直播主)日常生活的多结局ADV。这位名叫“超绝最可爱天使酱”的直播主有着很强烈的想要被他人认可的欲望,玩家需要帮助她进行日常直播,照看有时精神不安的她,喂她吃药,并同时努力增加她的粉丝数量。游戏中,玩家将迎来各种各样的毁灭性结局,而故事是否存在美好结局,就需要您去寻找了。

虽然当时预告出来都在笑管人痴,但糖糖其实是真人主播不是 Vtuber 啦。游戏的成功除了制作组本身的努力,还有本地化团队极其出色的本地化,能够把游戏文本用这么本土化的方式翻译出来甚至连梗都对得上,想必翻译老哥也病得不轻吧(笑)。游戏音乐整体都是 8bit 风,另外不玩游戏也可以来看看主题曲 INTERNET OVERDOSE 感受一下。有一个二创视频也很不错,但闪烁猎奇警告。还有 NGA V 版有人为超天酱建立了一个全匿名的专楼,在各位楼友的帮助下还原了所谓匿名版生态,老哥们真的欢乐多(笑

✟小天使请安✟

不过我其实简单通了两三个比较短的结局就放那了,有点被那么多结局数给劝退了(以及其实当年看直播云了不少),但是人设/剧情/配乐/表情包都很戳我,大概有时间了还会拿出来玩玩的吧。

Star Wars Jedi: Fallen Order

这游戏 19 年的。

今年三月份这游戏头一次 2 折于是冲了豪华版,四月十七通了关。手残如我当然是走的「剧情模式」,不过剧情模式的副作用就是前面过得太容易导致弹反之类的操作学的并不好,后面 Boss 战打的很辛苦。

首先是踩了坑,我还是在 Linux 上玩的,简单来说就是游戏能够保证 60 帧+ 水平,但是一旦打开菜单再退出,帧率会急剧下降到几乎不可玩的程度。只有一个临时办法就是使用 i3 的话强制取消游戏的全屏再打开全屏会让帧率恢复,我用 Regolith 的好处来啦!

故事讲述的是从 Order 66 里活下来的绝地学徒 Cal Kestis 隐姓埋名五年后以外暴露身份而被帝国追杀,在被 Cere Junda 和 Greez Dritus 救下来之后,和他们一同寻找藏有原力敏感儿童名单的绝地全息仪,试图重建绝地团。一路上他们需要对付不停追杀他们的帝国 Inquisitors,面对他们不愿回忆的过去,重塑自己和原力的联系以及最终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剧情最明显的是 Cal 他们从过去走出来,重新相信原力的过程;暗处则是 Cal 和 Cere 从当年的失败中学习,某种程度上他们走向了奎刚金的方向,让原力而不是自己来决定吧。作为一个普通星战粉丝我觉得这个故事让我满意了,缺德一句这故事经典到后面 Obi-Wan Kenobi 有一集还撞上了,尴尬。

23 年 3 月续作 “STAR WARS Jedi: Survivor” 发售,期待。愿原力与你同在。

以上大概就是今年的总结了,虽然明年大概不会更好但还是希望明年更好吧。

后日谈

关于 Telegra.ph、Github pages、Gist:

先说原本的计划,在 VSCode 里写完然后丢到 Telegra.ph 里。好接下来是问题:

  • 第一站 Telegra.ph:和 Telegram 频道的适配性不错,扔出去没有链接就找不到了。但是几乎不支持 Markdown 语法,虽然把 HTML 预览粘进去基本上也 OK,但是需要自己重新传图片,以及问题在于正文只支持两极标题,我这种一路写到 #### 的多少有点尴尬。

  • 第二站 Github pages:支持 Markdown 语法,但是不支持图片底部那个说明,以及排版对图片不友好。需要新建个用户名 + github.io 的公开仓库,于是想回去给瞎起名的自己一拳。但前面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真正的问题出在我意识到这篇里面有大量的 Telegram 链接时,虽然可能有些魔怔了,但是我不太希望能直接从 Github 链到我 Telegram,同时免费用户的 github.io 还必须是公开仓库,虽然也有一些绕开的方法就是。

  • 第三站 Gist:Github 的 pastebin,private 类型的 Gist 非账户拥有者除了依靠链接无法访问。和朋友聊起来这事朋友说你干嘛不用 Gist,然后我才知道 Gist 也是支持渲染 Markdown 的,但是问题就是 Github 的渲染实在是不顺手。

  • 最终:算了回 Telegra.ph 吧。哪个都不省心,但是 Telegra.ph 可能还省力一些。